关于“铁岭上亿汽车租赁电话”的问题,小编就整理了【1】个相关介绍“铁岭上亿汽车租赁电话”的解答:
满清建柳条边禁止汉人开发东北说明了什么?我是萨沙,我来回答。
柳条边没什么稀奇,就是满清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。
满清吸取了蒙元的教训。
当年蒙元崩溃的时候,留在内地的蒙古人为了避免遭到报复性屠杀和歧视,纷纷宣称自己是汉人。
由此,内地的蒙古人几乎一夜之间消失,最终融入汉人,不见踪影。
万幸的是,蒙古人始终将蒙古草原牢牢地控制在手上。
这样蒙元政权垮台以后,元顺帝还能带着细软一路溃逃到大漠上,多少有了一条活路。
如果当时蒙古人没有控制大漠,恐怕这些人也会像内陆的蒙古人一样,融入汉人,民族消融了。
满清在明代尚且是野蛮人,连努尔哈赤本来就是汉人的家奴而已,这些人存在天然的自卑感和心虚。而满清之所以能够主政中原,完全是运气好,赶上了3000年内少有的4个小冰河时期,汉人王朝从内部崩溃。
满清其实是捡了现成的便宜。
而族群的弱小和文化的极度劣势,让满清是非常警惕和惶恐的。
他们之所以封禁满洲作为禁地,稍后修建柳条边围墙,完全是想将东北同蒙古大漠一样,作为将来溃败以后逃亡的地方。
柳条边分为三段,其中东段柳条边墙主要防止在这里游牧的蒙古牧民进入东北腹地,让东北被蒙古人占领。
而东边的柳条边,则是防止朝鲜人越境进入东北。
而本来南边是不需要修建什么柳条边的,因为当时禁关令很明确,汉人出山海关就是重罪,抓住就严惩。
即便如此,顺治年间分段修筑了老边。据《柳边经略》记载:“(老边)西起自长城,东到船厂(今吉林省吉林市),北自威远堡(今辽宁省开原市境内),南至凤凰山(今辽宁省凤城市)止。设边门二十一座……每门设苏喇章京一员,笔贴式――员,披甲十名。”全长1900余里,由盛京将军管辖。
1900余里什么概念?
这还没完。
乾隆时期,不但不让汉人去东北,甚至停止往东北发遣囚犯,“其人犯发遣之罪者,应改发于各省烟瘴地方。”
整个乾隆时期严禁了很多次。但乾隆也不是傻子,他的目的是希望旗人能够去东北屯垦,只要愿意去就给种子、房屋、农具,还给一笔钱。
可惜,当时京城旗人提篮逗鸟,唱小曲喝好茶,谁愿意去东北苦寒之地受苦?
搞来搞去,这个旗人屯垦计划惨败。
这个封禁直到道光时期关不住了,但直到咸丰十年(1860年)出了一道准许一些内地佃民上吉林垦地谕令,汉人去东北才算合法。
最终到光绪时期才彻底放开,汉人涌入东北,可惜已经迟了。
由于满清傻鸟的封禁政策,整个东北和外东北,地广人稀到了极点。去宁古塔的大车,除了官方的驿站以外,经常走上好几天,看不到一家住户。
18世纪,诺大的东北竟然只有八九十万人口,相当于今天铁岭人口的三分之一。
这搞锤子吗?
东北真的不想要了?
而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时,由于当地几乎没有汉人,也没有旗人,只有一些达翰尔人等土著部落,根本无力对抗沙俄。
而清军虽能够打一打,但由于当地没有老百姓,沙俄打走了就回来,来来回回,如若无人之境。
最终,沙俄轻松蚕食了外东北地区,一口吞掉。要不是和日本分赃不均爆发日俄战争后战败,满清的龙兴之地都被老毛子彻底占领了。
所以说,满清就是一群鼠目寸光的土包子,弱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。
大家知道东北王张作霖吗?
张作霖从主政东北开始,就知道苏联和日本对东北的野心,尤其日本试图大量移民东北,将东北变为日本领土。
所以,张作霖统治时期,始终在不惜代价让关内汉人移民到东北,为此花费了很多的心血。
此举是高瞻远瞩的行为,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直到满洲国成立,花费十四年时间疯狂向东北移民日本人,而汉人仍然占东北人口的九成以上,日本人是少数民族不成气候。
即便伪满洲国搞了十多年的日化、伪化,但因为日本人数量太少,国家仍然是中国的,同日本本土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。最终,日本人败退回到本土。
大家想想看,如果张作霖和满清一样弱智,那么今天东北恐怕直接就说日语了,还能在中国版图吗?
这等祸国害民、对中国造成无数灾难的腐朽政权,到今天竟然还有满遗为其摇旗呐喊,真是世界奇观!
万历十一年(1583)五月,25岁的努尔哈赤,带着30名小喽啰,以父亲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了。
他的目的原本是报父仇、讨公道。
谁知道,经过两代人的奋斗,竟然入主中原,建立大清。
满清入关时,总人口不过80万,纯女真族人口只有34万余人。
八旗军满编不超过20万,能上前线作战能战士兵约14万。
当时明朝人口超过1亿 ,政府军和农民军有200多万军队。
要知道,当初蒙古灭宋的时候,蒙古人已经有了6000万,雄兵数十万。
如果把蒙古灭宋比作蛇吞象的话,女真灭明就是蚂蚁吞象了。
但是,他们一不小心成功了,多尔衮们也一定是手足无措,不知道该如何统治上亿汉人和其他民族。
那不是不自信,而是极大的不自信。
满清是靠枪杆子夺取政权的,也只能靠暴力来维持稳定。
入主中原后,为了巩固政权,摄政王多尔衮颁布六大政令,史学家称“六大弊政”:
圈地令、剃发令、投充法、逃人法、禁关令以及屠城。
禁关令就是柳条边禁,指满清王朝于17世纪80年代完成的、在东北兴建的堤防壕沟,前后历时40余年。
柳条边是壕沟土堤的组合,之所以叫柳条边,是因为因、土堤上间隔五尺就插有柳条。
土堤宽、高均为一米,总长度为1300余公里。
土堤的外侧还挖有一条壕沟,上宽8尺,底宽5尺,深8尺。
壕沟与土堤并行,土堤呈'人'字形横亘在东北平原上。
自古以来,设立长城也好,关口也罢,除了防御外敌,还限制通行,柳条边也不例外。
柳条边上,设有 21 个边门(即关卡),后来改为20 个,对过往行人严加盘查。
凡进出边门的各族居民,必须持有证明,从指定的关卡验证进入,否则就以私入禁地论罪。
如何处罚?康熙十二年规定,犯禁者“为首者拟绞监候,为从者枷两月,鞭一百”。
“将本人印票卖他人者,买卖之人各枷两月,鞭100”。
也就是说,只有持有朝廷颁发的通行证才能通过,而且通行证不能转借。
即使持有通行证,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、规定的边门,登记后方可通过。
而且通过的时候,不能白过,要收费。
出入边门的车马是要收税的,出200文,进400文。
甚至连死人出葬通过,也要纳税。
东北一望无际,黑土地辽阔无边,步行肯定是不行的,必须要乘车骑马。
这就是说,进出柳条边比现代出国还要难。
偷渡柳条边,处罚比偷越国境都严厉。
满清为什么推行柳条边禁,一是因为优越感,二是由于不自信,三是想独占东北资源。
不能不承认,跟元朝统治者相比,清朝皇帝更高明。
因为元朝统治者实行暴政,将百姓分为三六九等,激起百姓反抗,统治不到100年就土崩瓦解。
而满清统治者无论如何统治了267多年,政权寿命跟明朝相当,已经非常了不起了。
但是满清统治者的优越感和不自信,始终贯穿始终挥之不去。
具体表现就是不让满汉通婚,对汉族大臣始终不信任,把他们当贼防。
不让通婚,就是要保持满清高贵的血统。
不信任汉族大臣,就是怕他们推翻自己的统治,因为统治集团人数太少。
推行柳条边禁,也是这两种思想在作怪。
在清朝皇帝看来,东北是满清的龙兴之地,是"祖宗肇迹兴王之所"。
如果让汉人随便进出或者定居东北,不但会破坏龙脉,部分汉人还会跟满人通婚,这势必玷污满族纯正的血统。
封禁的最大意义,就是不让汉人在关外定居、繁衍生息,以防他们发展壮大,危及到大清统治。
因为关外天高皇帝远,万一作乱了也不好收拾,当年他们女真不就是这样做大颠覆了大明政权的?
推行柳条边禁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,那就是想独占东北的自然资源。
在推行边禁的同时,朝廷还颁布法令:“私入围场打牲十只以上者, 流三千里;二十只以上者发乌鲁木齐种地;三十只以上者,发乌鲁木齐等处给兵丁为奴。其零星偷打,随时破案者,一只至五只,杖一百,徒三年;五只以上者再枷号一个月。 ”
推行边禁之后,长白山区以外的人不能进山。不能“夏采珠、捕鱼,秋采参,冬猎貂鼠”,只能是体制内的人能进去打猎,挖人参。
所以大清柳条边禁政策是非常严厉的,不仅老百姓不能通过,即使官差也要绕道而行。
筑起柳条边(老边)后,直行之路被堵死,想进去必须西绕法库门多走230里,东绕威远堡门,也得多走近百里路。
后来新边修成后,东绕的路彻底被脆被堵死。
去一次开原,只能绕道西行,必须多走几百里。
不仅关外的老百姓叫苦不迭,就是官员也怨声载道。
盛京将军富俊,为此上奏皇帝,希望增设一个边门。
结果招来嘉庆皇帝一顿臭骂:“边门申画界限,定制已久,岂有因一二处民人行走迂绕,即议增设之理! ”
可是大清雷打不动的柳条边禁政策,后来却不得不做出改动。
道光二十年(1840)以后,清政府终于允许百姓垦荒,柳条边禁政策基本废止。
清政府之所以这样做,主要是通过开发东北、增加税收、缓解土地紧张问题。
其实在此之前,清廷的边禁政策就被迫做出过松动。
乾隆五十七年,直隶、山东大旱,大批逃荒灾民被堵,聚集山海关。
为了维稳,乾隆传谕,“又何必查验禁止”,允许灾民出关进入关东禁区,政策一度放宽。
以后,乾隆五十九年、嘉庆二年、五年、六年连续发大水,这条弛禁令,延续施行了11年。
咸丰十年(1860年)彻底废弃了柳条边墙,使其成为历史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“铁岭上亿汽车租赁电话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“铁岭上亿汽车租赁电话”的【1】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












